![]() |
我校召开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摘要: 本报讯 5月19日,南京大学在仙林校区召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出席并讲话,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出席座谈会。 谭铁牛指出,正值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三周年之际,南京大学123周年校庆之时,学校召开本次座谈会,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意义重大、十分必要。他指出,南京大学建校123年来,“科教报国”始终是一代代南大人的精神底色,南大留学归国青年学者更是传承、弘扬了学校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三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激励鼓舞下,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群体立足工作岗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就。谭铁牛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祝贺,向全校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和广大青年学子送上最美好的校庆祝福,并从队伍规模日益壮大、家国情怀更加深厚、成果贡献更加突出、发展生态持续优化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南大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队伍发生的一系列可喜变化。 谭铁牛强调,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教育强国任重道远。生逢伟大时代是人生之幸,不负伟大时代是人生之责。他向各位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与即将负笈求学的青年学子提出四方面要求。一是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切实汲取奋进力量。二是要大力弘扬留学报国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三是要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四是要主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网络。他指出,学校党委和各部门各单位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希望大家继续团结奋斗、争先进位、坐言起行、应势而动,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大作出更大贡献。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谭海仁、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王涛、数学学院教授吕勇、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清源、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程青、医学院准聘副教授蔡平强等6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留学归国青年学者教师代表依次发言,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工作实践,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汇报了自己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体会和成果。 文学院准聘助理教授张安琪、新闻传播学院准聘助理教授王啸、南赫学院准聘副教授鄢超作为近三年入职的留学归国青年学者教师代表发言,交流了自己入职南大以来的实际感受和工作成果,并就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汇报了心得感悟。 历史学院本科生郑熹、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门一鸣、匡亚明学院本科生陈卓即将出国深造。他们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分别汇报了自己在南大的科研实践经历和选择出国深造的初心,并一致表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弘扬南京大学留学报国光荣传统,早日学成归国,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南大人的智慧与力量。 (李凌霄) |
![]() |
庆祝南京大学建校123周年大会召开
摘要: ![]() 本报讯 5月20日,庆祝南京大学建校123周年大会在仙林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出席并作总结讲话,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作题为《传承百廿校史精神勇担教育强国使命全力推进“第一个南大”建设实现新突破》的主题报告。校党委副书记陈云松主持大会。 上午10时,庆祝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启幕。 谭铁牛、谈哲敏分别代表学校向南大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节日问候,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南大办学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总结收官之年、“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之年,是学校“奋进行动”第一个周期的冲刺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1、2、3,是熟悉的出发起跑口令”,面对校庆大会开启的新征程,如何更好地团结奋斗、争先进位、坐言起行、应势而动,以持续奋进之姿加快建设“第一个南大”,谭铁牛巧用数字“123”点题解答、展望未来。“1”,就是要贯彻“一个思想”,锚定“一个目标”,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锚定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大的目标;“2”,就是要把握“两个大局”,写好“两篇文章”,即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这“两个大局”,认真写好“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与“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这两篇大文章;“3”,就是要建强“三支队伍”,抓住“三个关键”,即着力建强干部、科教、管理支撑三支队伍,紧紧抓住强化改革创新的魄力、砥砺攻坚克难的决心、贯彻真抓实干的要求这三个关键。 谭铁牛强调,全校师生员工要以123周年校庆为起点,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抢抓先机促发展、迎难而上再出发,以不畏风浪、敢闯敢干的坚定信念,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风貌,昂扬奋进、驰而不息的优良作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京大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谈哲敏在报告中回顾了南京大学123年办学历程中许多感人至深的“南大记忆”,这些记忆里,有“胸怀报国志、奋勇践担当”的初心,有“齐心破万难、聚力克时艰”的精神,有“未雨而绸缪、有备则无患”的远见。同时结合新时代新要求,他从服务国家勇担当、紧抓机遇谋发展、团结协作汇众智三个方面,对加快建设“第一个南大”做了全面系统的工作部署。谈哲敏指出,要主动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着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强化有组织科研、持续繁荣哲学社科;要深思熟虑抓规划、系统谋划抓人才、统筹校区抓协同、深化开放抓合作;要着力加强校院协同、提升治理能力,持续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效能,进一步激发各方活力、凝聚发展合力。他强调,在123年的历程中,南京大学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镌刻着报国为民的初心与理想,彰显着迎难而上的勇气与担当,这正是学校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也让百廿南大始终焕发蓬勃生机。站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当以史为镜,传承百廿南雍精神、勇担教育强国使命,进一步凝聚起全校师生的智慧与力量,与时俱进、只争朝夕,让“第一个南大”的宏伟蓝图在接续奋斗中更快变成现实,为国家、民族交出一份无愧于历史的答卷。 大会现场,谭铁牛、谈哲敏向慷慨捐资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创新、科技攻关等关键领域的校友代表和捐赠单位颁发感谢状。 教师代表、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涛表示,回首与母校共同成长的23年,“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精神已深深融入血脉。未来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勇担国家和民族复兴重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为早日建成“第一个南大”努力奋斗。 校友代表、匡亚明学院2004级校友郑钢表示,“南大人的荣耀,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南大给予其一生践行的精神坐标和逆境中始终保持向上的力量源泉,未来愿继续与母校同行,不断助力人才培养、推动公益创新、持之以恒弘扬南大精神。大会在“大哉一诚天下动”的校歌声中落下帷幕。当天苏州校区设置了分会场,线上线下相聚一堂,共襄盛举。 学生代表、人工智能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薛轲表示,新时代的南大学子必将跑好历史的接力棒,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舞台上绽放绚丽光彩,在强国建设的星辰大海中,续写南大新的辉煌。 (佘静/文 佘治骏、李佳昊/摄影) |